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鄉村群眾是鄉村的建設主體、治理主體和受益主體,維護好實現好鄉村群眾的利益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各地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,都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,推動產業振興、文化振興、人才振興、生態振興、組織振興“五大振興”,都注重創新建立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利益聯結機制,確保群眾利益得到切實保障。
突出價值匹配,推動群眾利益共享。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,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、多種分配方式并存,這就決定了鄉村振興必須堅持這個原則,注重價值創造和價值匹配。各地鄉村黨組織要抓鄉村振興工作中,不管是引進社會資本下鄉發展產業,還是組織農民集體經濟成員發展產業,都必須將群眾的利益與下鄉公司、集體經濟組織緊密聯系起來。通過機制創新,推動價值鏈分配的重心向上游農戶傾斜,讓農戶能夠充分分享鄉村振興發展的紅利。只有這樣,才能極大地激發鄉村群眾發展致富的內生動力,更好為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。
突出幫扶加力,提高群眾發展水平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,最重要的是激發鄉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,特別是要引導鄉村群眾積極參與到產業發展實踐中來。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,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,引導鄉村群眾用勞動創造價值,真正融入農村產業鏈,努力與經濟主體成為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、命運與共的利益共同體。為此,在利益聯結機制的設立上,必須堅持把幫扶群眾作為重要內容,強化就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扶持力度,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和發展活力。同時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幫扶,還有思想層面的幫扶,引導鄉村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,不斷釋放生產力。
突出供需對接,激發群眾參與熱情。推動鄉村振興是一場持久戰,鄉村群眾作為主角,不能只是短期的“頭腦發熱”,而是要長期的保持激情。各地要把激發鄉村群眾的主動性、創造性作為重要方面,始終將群眾受益擺在鄉村全面振興的突出位置,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,切實解決鄉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,讓黨委政府的工作真正做到群眾的心坎上。同時,要注重做好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有效銜接,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,讓鄉村群眾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,不斷融入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,不斷扮演好自身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角色。(謝慧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