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作者:馮金彥(原本溪日報社總編輯)
楓林谷森林公園位于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。10年前,它的名字叫和平林場。
山谷之中,除了鳥鳴與山澗溪水的流動,更多的是斧頭與鋸的嘶叫。林場唯一的收入是賣木材,林場工人唯一的工作是砍樹。在斧與鋸的砍伐聲中,林場一年有8000棵樹倒下去。天然林砍光,砍次生林,次生林沒了,砍人工林。樹倒下去了,林場工人的日子并沒“站”起來,微薄的工資勉強維持生計。
國家林業政策調整,“天保工程”實施后,國有林場停止采伐天然林,和平林場的生產經營陷入絕境,無樹可砍,無路可走。
舊路斷了,新路在何方?
靠山,只能吃山。和平林場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8.75%,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3萬個,被人們譽為“最適合呼吸的地方”。夏季,溪水蜿蜒,飛瀑跌落,潭水碧綠,云霧繚繞。深秋,紅葉斑斕,層次分明。資源得天獨厚,不可復制。
縣林業局領導班子帶領職工在山水上做文章,從生態發展上謀出路,找思路,學習、考察與借鑒,提出發展旅游,“變砍樹為看樹”,變賣木材為賣風景,把自然優勢變成發展優勢。思路明確,想法從紙上落在地上,8家國有林場同心協力,抱團發展,和平林場控股,其他7家國有林場入股,在和平林場原有的林地建設一座名為楓林谷的森林公園。
楓林谷森林公園的迎客松美景
山谷蝶變,歷經三年建設,2013年楓林谷開始接待游客。從1名游客到10名游客再到100名游客,從忐忑不安到信心滿滿,2013年公園實現旅游收入200萬元。從2013年到2023年,楓林谷已經走過了整整10年。10年,楓林谷累計接待游客170萬人,實現直接收入7000萬元,是8家國有林場3年采伐森林的總收入。10年,林場少砍森林12000畝,等于再造了一個和平林場。10年,職工月工資由原來的1500元躍升到4000元。滄海桑田,看著紅紅火火的事業,望著絡繹不絕的游客,林場的職工感慨地說:“站著的樹更值錢!”
從伐木工到導游員,從伐木工到景區管理者,林場職工的角色轉了,觀念也變了,他們自覺地從伐樹人成為護樹人,愛樹、護樹。景區建設上,他們堅持不動樹木,修路在舊林道基礎上擴建,建停車場用老儲木場場地。每年,他們都要見縫插針補種樹木。僅僅2021年到2023年的三年間,景區造林1000多畝,其中,珍稀樹500多畝,景觀樹500多畝,累計為景區補種樹木50萬株。景區原來沒有的美國紅楓,稀少的天女木蘭、映山紅、丁香、九角楓等紛紛“落戶”。老樹有老故事,新樹有新風景,樹更多了,山更綠了,樹的品種更多了,景區更好看了。
同時,楓林谷發揮輻射功能,帶動景區所在“和平村”56戶農家院,依托森林旅游開展經營活動,年均增收3萬元。楓林谷景區牽動鄉鎮、村的扶貧專項資金無風險投資,景區支付8%的穩定收益,用于無勞動能力、無產業發展能力、有重大疾病,以及有子女就讀高校等四類家庭的補貼。截至2022年,53個貧困村和經濟薄弱村與景區合作,投入扶貧基金3320萬元,年分紅265萬元,1000多農戶受益。
楓林谷一花怒放,帶來滿園春色?;溉蕽M族自治縣森林生態旅游已成為亮點與看點,吸引了諸多投資者。在楓林谷景區方圓不到5公里的范圍,相繼建設了虎谷峽景區、曼谷小鎮景區、楓林·古里房車露營公園。生態旅游在桓仁蓬勃興起,擁有3個4A景區、3個3A景區、1個國家自然保護區、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,桓仁成長為全域旅游示范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