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作者:馮金彥(原本溪日報社總編輯)
一方山水孕育一方藝術。
在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綿延的山水之間,傳統木版年畫厚重悠長,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,其刻印技法樸拙、獨特,線條粗獷、風格純樸、想象豐富、夸張變形有致、色彩對比鮮明?;溉拾娈嬵}材廣泛,內容豐富,呈現了桓仁民眾的生產生活習俗和精神信仰。
歲月流逝,桓仁木版年畫也日漸斑駁。
桓仁設縣之前,大批山東移民落戶桓仁,把民間版畫帶到這里。該技藝在桓仁落地生根后,以宗譜、灶王爺、財神爺、馬票等形式在民間普遍傳承。1987年,桓仁開辦了第一個版畫創作學習班,17名學員走進教室。這些來自鄉村的作者,拿起刻刀,開始桓仁版畫的傳承與發展,版畫的創作力量被喚醒,短短時間,版畫作者發展到100多人。很短時間,桓仁版畫作者的作品入選1987年中國首屆民間藝術節。1988年,桓仁版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行,樸素鄉野作者的作品走進北京的藝術殿堂。
桓仁版畫被發現,被點贊之后,相繼在沈陽、北京、深圳、廈門及美國、韓國、德國、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舉行專項展覽,眾多報刊發表桓仁作者的版畫作品。中國美術館、中國民間博物館、北京民族文化宮等館藏桓仁版畫作品百余幅,桓仁作者的版畫作品獲得省級以上獎勵百余次。
作為遼寧省寶貴的文化品牌和精神財富,桓仁版畫先后被列為本溪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、遼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傳統文化保護、傳承的最好辦法是發展?;溉蕽M族自治縣把版畫列為縣重點文化保護項目,籌建文化館木版年畫基地及陳東明、盧振東版畫工坊和版畫傳習基地,建成桓仁版畫藝術館。此外,桓仁滿族自治縣還建設了古韻文化街,把以版畫為核心的文化產業集中在一起,打造發展與推介平臺。
董志鳳作品《民俗百態》
桓仁版畫創作者傳遞版畫藝術之火,陳東明在農村,武戈在工廠,他們相繼舉辦版畫創作班,培養版畫創作后備人才。陳東明、曲立冬還拓展了版畫創作空間,結合現代生活需要創作了大量裝飾類版畫作品及版畫衍生品,實現商業化運作,把作品變成了商品。在他們的探索下,版畫作品由單一的紙質版畫向多元化發展,眾多木雕工藝品廠相繼出現,產品遠銷國內外。2017年,陳東明版畫木雕“繪通南洋”藝術展在馬來西亞舉辦。
在創新傳承中,桓仁版畫在當代生活中煥發新光彩。當前,桓仁傳統木版年畫擁有省級非遺傳承人3人,縣級非遺傳承人6人,參與創作隊伍擴展到200余人,獲得榮譽200多項。今年,桓仁版畫藝術工作室被列入省級非遺工坊,為傳統藝術的創新傳承帶來更多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