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又一所鄉村小學停辦了——日前,安徽省宿松縣河塌鄉人民政府在答復網民咨詢時介紹,油鋪小學是一所始建于1953年的公辦學校。隨著社會的發展,時代的變遷,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,農村人口逐年回落,今年下半年油鋪小學招生不足十人,學生數較少,教育成本過高,于2023年9月份作出停辦決定。(澎湃新聞10月29日)
作為一名小學教師,十幾年來每次看到這樣的消息,我心里都感到有些沉重和惋惜,那些不得不異地求學的孩子該怎么辦?
的確,由于一些鄉村學校缺乏充足的教育資源,包括師資以及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設備,學校管理上也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,近些年涌向城鎮的學生越來越多,不少家長寧可接受城鎮學校的大班額,也堅決不讓孩子留在鄉村接受教育。
反過來看,仍然留守鄉村的學生往往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富裕。如果不得不到別處上學,一般可能需要寄宿,大多還是每周只能回家一次的全封閉式寄宿,必然給這些家庭增添一筆經濟負擔。有些雖然只是中午在校吃一頓飯,但一早一晚的接送估計也很讓家長為難,因為更大的可能是由年紀較大的爺爺奶奶接送。
據我觀察,很多鄉村學生對鄉村生活越來越陌生。我想,唯有讓孩子們能熟悉鄉村、熟悉田野,在家鄉接受教育,才能讓他們留戀鄉村,愿意投入更大的熱情建設鄉村,振興鄉村。
停辦鄉村小學主要還是考慮師資成本,學校設施成本相對問題不大,因為有些學校最近幾年內才重建了標準化的教學樓,還都為中小學完善了各種配套設施,有的設施標準并不比城鎮學校差多少。學校停辦以后,即便這些設施不一定閑置,但挪作他用還是有點可惜。所以,是否可以考慮學生不動,而是安排教師“走教”?一個鄉鎮由中心學校安排,各教學點互相協作,就像一個教師可以到不同的班級教學一樣,讓教師到不同的教學點流動教學服務學生。至少,盡量不要讓小學一二年級孩子寄宿。當然,想辦法提高鄉村小學的教學質量,也是留住學生的關鍵。
如果非要停辦生源較少的鄉村小學,學生基本集中于鄉鎮中心學校上學,可以考慮學校提供校車,每天到沒有教學點的鄉村接送學生。一輛校車至少可以使用5年,加上司機,成本不過相當于兩個教師工資而已。一般一個鄉鎮兩三輛校車就足夠了。這點“成本”不算高吧?
近年來,在一些地方的努力下,部分曾經停辦的鄉村中小學校實現了復學,煥發了鄉村教育的活力。辦教育,就要對教育本質有更全面的理解,以更負責、更真誠的態度,為千家萬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。(馬長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