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今年年初,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發布《農村留守兒童手機沉迷問題調查與對策建議》研究報告,引起媒體關注與社會熱議。報告顯示,四成留守兒童有專屬手機,一半留守兒童使用長輩的手機,67.3%的家長認為孩子出現了手機沉迷的趨勢,21.3%的家長認為孩子嚴重沉迷手機。(7月17日中國青年報)
要想毀掉一個留守兒童,請給他一部手機——認同這句話的家長不在少數?!?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》顯示,我國農村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7.3%。超四成農村未成年網民沒有和父母雙方一起生活,導致農村未成年網民在上網用網上缺少家長的監督約束,農村未成年人沉迷手機現象嚴重,有的孩子甚至借上網課、做作業之名長時間占用手機。不少家長缺乏防沉迷意識和手段,眼看著自家孩子被“鎖在手機里”卻無計可施。留守兒童沉迷于手機,已成為當前部分鄉村面臨的共性問題,亟待引起家長、學校和全社會的關注。
在今天的電子游戲產業中,戰爭和暴力元素并不少見。隨著技術的進步,電子游戲中的戰爭和暴力情節越來越逼真。有些玩家對游戲中的殺戮和血腥場面漸漸習以為常。對于尚未形成完整道德觀念、缺少識別能力、涉世不深的青少年而言,“暴力游戲”的危害風險是顯而易見的。
游戲不是天然的惡,但“暴力游戲”任其泛濫,則可成為惡之源。暴力、色情、貪婪、玄幻……這些電游已淪為不少未成年人荒廢學業、近視高發、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甚至誘發犯罪的“精神毒品”,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,危害社會安定。
孩子沉迷網絡游戲當然有自制力不夠、家庭教育不到位等因素,但網游商在經濟效益的驅動下,忽視未成年人心智發展,也在客觀上加劇了未成年人的沉迷。為防沉迷,國家多次出臺相關政策措施,有關部門也敦促游戲公司、視頻網站、直播平臺對“青少年防沉迷系統”進行多次升級,但頑疾仍然存在——一些實名認證、“青少年模式”流于形式甚至形同虛設。
農村娃被“鎖在手機里”,還須綜治來“解鎖”。期待我國抓緊出臺嚴格限制未成年人網游的法律法規,實行電子游戲分級制度,讓青少年網游依賴者走出虛擬世界;期待有關部門升級管控、強化執法,重點排查用戶數量多、社會影響大的網絡游戲產品,對價值導向嚴重偏差、含有暴力色情等法律法規禁止內容的,堅決予以查處,以利劍斬斷“暴力色情游戲”這一伸向下一代的“黑手”;全面加強未成年人游戲產品準入監管、建立完善的網絡游戲審批發布機制和考核體系、調整未成年人網絡游戲預警時間等。同時,要加強農村地區,特別是留守兒童集中地區中小學校網絡常識、網絡技能、網絡規范、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教育。學??梢酝ㄟ^召開家長會、定期家訪等方式教育家長,就手機管理的方式進行溝通,達成共識,達到課內課外教育相結合,并引入社會力量,幫助農村地區家長更好承擔起教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的責任。
暑假是留守兒童沉迷手機的高發時間,更需要加大管理力度。農村中小學可開辦暑托班,在暑托班中充分利用已有師資,開設多種形式的素質教育課程,如思想教育、勞動教育、歷史教育和音樂體育等,將留守兒童課外時間利用起來,讓他們在遠離手機的同時,又能接受高質量的素質教育。(王紅峰)